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婚姻制度

 為了讓婚姻制度更完善,行政院通過民法修法,放寬離婚條件,只要能證明夫妻倆5年內分居3年就可以提出離婚,另外增訂贍養費領取人再婚「就不能再拿」,不過有離婚人士認為,雖然是保障,但也代表之前的承諾都不用給了,對此法務部強調這是「乾性分手」原則。滅火器主唱楊大正無預警宣布,與妻子山東完成離婚手續,提到因為工作與家庭時間分配,一直沒辦法達到理想的平衡,八年婚姻正式畫下句點,這也是楊大正二度離婚,在台灣"離婚"兩字愈來愈常見。

離婚人士黃先生:「已經離婚了三年,前妻是有給扶養費,有一個小孩子這樣子。」

因為是扶養人,跟前妻有約定好,只是政院拍板了,針對贍養費部分,若是「再婚」將不得請求,前配偶支付贍養費,且修法可以溯及既往。

離婚人士黃先生:「(雖然)也是一種保障,但這樣之前的保障就沒有了,等於是之前答應講的,就等於什麼都不用給了。」

法務部次長黃世杰(02.20):「法律上的贍養費,事實上他是跟子女的扶養費用是分開的,關係單純化所以採取,這個乾性分手的原則。」要讓婚姻乾淨分手,而這次修法也增訂,未來夫妻5年內,若分居3年就可以請求離婚,只是有律師點出,認為分居事實該怎麼證明,攤開內政部資料,2023年超過53000對離婚,平均等於9.9分鐘就有一對離婚,離婚人口比例達到近10%。

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院長楊聰財:「(經濟不景氣)很容易造成,經濟上的壓力會產生一些困擾,然後甚至還有養兒育女。」

點出從心靈到經濟負擔,都是因素之一,進一步根據統計結婚五年內,離婚率高達34.28為最大宗,台灣離婚率排名亞洲第二。

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院長楊聰財:「結婚五年內可能從一個人的生活,變成兩個人,那可能會碰到觀念的不合,生活習慣或是兩個家庭間的衝突。」

相愛容易相處難,若走上離婚道路,盼法律能當強大後盾。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新外籍看護政策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修正《就業服務法》,開放80歲以上長者免評巴氏量表可申請聘外籍看護,勞動部規畫7月底上路,因預估新增10萬長者提出申請,將與衛福部於今日宣布6大配套措施。不過多個民團仍擔憂外籍看護「避重就輕」,重症家庭必須與健康或輕症長者搶工、加薪留人,6都更可能成為重災區。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正草案,開放80歲以上長者、70至79歲癌症二期以上患者,免巴氏量表即可申請外籍看護對象。衛福部上周表示,將強化重症、一般案件分流,開放「綠色通道」讓重症優先審查,目標1天內完成,重症對象將涵蓋癌末患者,實際範圍由勞動部統一公布。80歲免巴氏量表政策上路在即,7個民團昨舉辦記者會,呼籲勞動部設計分級聘雇制度,依照嚴重程度決定順序,優先保障重症家庭。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表示,台灣每年最多新增1.4萬名外籍看護,明顯供不應求,重症家庭被逼得要加薪留人,尤其6都人口多,恐被搶工成為重災區,也呼籲6都市長救救重症弱勢家庭。

 罕病基金會副執行長洪瑜黛指出,40%罕病家庭表示外籍看護近期提出調漲工資的要求、23%表示會提出更換雇主、21%耳聞仲介鼓勵健康長輩聘雇外看護,擔心仲介可能藉市場需求擴大之際提高行政費用,加重重症家庭經濟負擔。

 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失智家庭在聘雇外籍看護時本就處於弱勢,新制將導致嚴重的「照顧排擠效應」,應建立明確的機制,確保照顧資源能合理分配給真正需要的人,而不是被市場機制排擠。

 不過,雇主協會則指出,截至去年,外籍看護提供27萬家庭全日照顧服務,本國照服員計時服務無法完全取代,高齡長者應與重症患者享有平等照護權利,特定團體自稱代表重症失能家庭,長期承接勞動部與衛福部大量經費,難以公正反映所有失能家庭需求。

 雇主協會也批評,勞動部忽視長照人力短缺,未積極向政府爭取充足人力資源,部長洪申翰技術性拖延政策半年未實施應主動請辭,改由有擔當的專業官員接任,推動長照改革。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修正《就業服務法》,開放80歲以上長者免評巴氏量表即可聘外籍看護,預計今年7月底上路,雇主協會今天批評,勞動部未依法行政,80歲免巴氏量表政策延宕半年未實施,要求勞動部長洪申翰請辭負責,高齡長者與重症患者享有平等照護權利,呼籲相關團體勿以片面論述限制長者家庭選擇。

台灣失能者家庭暨看護雇主國際協會指出,80歲以上長者免評巴氏量表修法,旨在簡化申請程序,確保高齡長者照護需求得到及時滿足,並減輕醫療與長照體系壓力,但總統公告施行已逾7個月仍未落實,引發社會高度質疑。

雇主協會痛批,勞動部長洪申翰漠視立法精神,以技術性拖延混淆視聽,形同以行政程序掩蓋施政無能,嚴重損害失能家庭權益,要求勞動部立即依法行政,確保長照與移工制度依法推進,還給長者家庭一條可行的人道道路。雇主協會也強調,某些團體自詡代表重症失能家庭,卻長期承接勞動部與衛福部大量經費,擔任兩部會頻繁合作的對象,缺乏利益迴避機制,其立場難以公正反映所有失能家庭需求,勞動部不該派出既得利益者為政策延宕背書,而未積極向政府爭取充足人力資源,將照護壓力轉嫁給有需求的家庭,忽視長照人力短缺的現實,限縮長者家庭的選擇自由。

雇主協會指出,不應未積極引進外籍看護或建立移工履行契約的機制,而反對長者聘僱外籍看護,高齡長者與重症患者應享有平等的照護權利。截至去年,外籍看護提供27萬家庭全日照顧服務,本國照服員計時服務無法完全取代,反對長者聘僱外籍看護將加劇照護空窗,損害長者尊嚴。

雇主協會表示,若洪申翰無能力或意志執行80歲免巴氏量表政策,應主動請辭,由具擔當的專業官員接任,推動長照改革,呼籲相關團體應停止以片面論述限制長者家庭選擇,應向政府爭取資源,實現人性化、法治化的長照未來,讓照顧不再是家庭的孤獨重擔。



 80歲以上長者申請外籍看護,未來將免巴氏量表評估,新制最快於8月上路。衛福部長邱泰源今(23)日說,將採輕重症分流模式,重症患者可經由綠色通道媒合本國看護人員,以及等待外籍看護的空窗期由長照銜接照護;長照司長祝健芳表示,目前規畫癌症四期及非實體癌患者重症族群納入,但相關細節由勞動部公布。

2024年12月3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開放年滿80歲長者、或70歲至79歲患有癌症2期以上者,免經巴氏量表評估即可申請外籍看護,新措施最快7月底公布,預期8月實施。但外界擔憂看護移工恐「棄重擇輕」,轉向照顧健康長者,導致重癱、臥床、插管等失能者家庭面臨請不到看護的困境;另,重症家屬為留住看護,可能被迫支付更高費用,加重家庭負擔。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昨日指出,將建立「綠色通道」加強分流,讓重症個案優先審查通過,評估標準則由勞動部制定,預計涵括失智症、70至79歲二期以上癌症及部分無期別非實體癌,如血癌等。重症案件,由各縣市照管中心的外看申請審查人員處理;80歲以上沒有診斷證明的健康長者,則由勞動部處理。新制預估會增加10萬名需求者。邱泰源今日下午參加114年衛福部部慶「頒發衛生福利專業獎章及表揚模範公務人員」活動。他會前受訪被問及巴氏量表相關配套表示有2重點:首先,會讓重症者有綠色通道、優先優先媒合看護人員,避免重症患者缺乏照顧,且目標是在在一天內審查完成,各縣市政府的長期照護管理中心的審查人員人力也會增加;其次在申請外看期間的空窗期,民眾可以來使用長照服務,加強照管審查與相關量能。祝健芳補充說明,《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免巴氏量表評估的對象有2類,一是80歲以上長者,二是70至79歲癌症2期以上患者。衛福部要做的「重症綠色通道」是依癌症分期與嚴重度判斷。

她說,經勞動部與衛福部、專科醫學會討論後,目前已確定癌症四期患者可納入綠色通道;癌症2、3期者原則上仍走一般審查程序,若病情特殊者,可由醫師診斷書佐證評估是否加速處理;以及無分期的非實體癌症,即「癌症末期及未分期的非實體癌患者」此兩類建議應列為重症患者加速評估,讓照顧不中斷,相關細節由勞動部月底公布。





勞動部長洪申翰今(19)日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答詢時指出,去年底立法院通過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開放80歲以上長者,或70歲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者免巴氏量表評估即可聘請外籍看護,但新政策至今未上路引發外界批評。洪申翰強調,為確保重症者的照顧權益不受損,勞動部將規畫「雙軌分流」,至少要6個月才能完成配套措施,最快7月底前上路。

洪申翰澄清,部分政治人物批評沒有馬上實施是行政怠惰,這說法對勞動部同仁並不公平。他解釋,立法院去年底三讀通過就服法修正案後,勞動部在1月17日便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後續因應,因為很多重症家庭擔心看護移工將棄重擇輕,因此勞動部設計的配套措施必須確保重症家庭日後能找到照顧資源,避免引發移工聘僱市場失序。

洪申翰表示,現在正在進行的配套措施除了修訂法規,也會以兼顧重症權益為前提設計雙軌分流,讓重症家庭能以簡便方式申請外籍看護。地方長照中心、相關單位為此必須增加人力,還要找財源、召募、訓練人員,這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也需要跟移工來源國討論增加引進移工人數,而來源國也得考量訓練量能,在高度壓縮的作業程序下,最快也要六個月的時間才能上路。

據勞動部估算,開放80歲以上長者免巴氏量表評估後,將有53萬人取得聘雇資格,據過去資料推估,可能會有將近10萬人申請外籍看護。勞動部官員補充說明,希望能拚7月底前上路,以解決長照人力不足的燃眉之急!



立法院放寬外籍看護申請條件,讓80歲以上長者及70歲以上癌症二期病患無須經醫療評估(巴氏量表)即可聘工。勞動部長洪申翰今(19)日表明,此舉可能嚴重影響重症家庭聘工權益,部門需要至少半年時間規劃相關配套措施。

新修正的《就業服務法》第46條引發照護資源分配爭議。洪申翰指出,勞動部在修法前已預警此政策恐造成市場失序,但立法院仍在1月份完成三讀。為降低衝擊,勞動部已著手與衛福部進行跨部會協商,同步檢討移工引進機制及長照服務體系。

為確保政策推動完善,勞動部將邀集專科醫學會、社福團體及家庭照顧團體共同研議新制審認標準。洪申翰強調,若未建立完整配套即倉促實施,恐加劇外籍看護供需失衡,最終受害的仍是亟需照護的重症家庭。

勞動部表示,預計經過6個月以上的通盤考量後,才會正式配合新法上路,以避免照護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進一步惡化。


就業服務法第46條經總統令公布,80歲以上長者聘外籍家庭看護工得免醫療機構評估。勞動部長洪申翰今天說,正研擬配套盼能降低新法通過對重症家庭衝擊,將待配套完成後再施行。

立法院去年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第46條,包含80歲以上長者聘外籍家庭看護工得免醫療機構評估,法令後續也經總統令公布施行。

外界關注就服法第46條上路實施期程,洪申翰今天在春安勞檢成果公布記者會上表示,1、2月已跟衛福部協商,希望透過移工申請引進、長照服務來擬定相關配套,盼降低新法通過後對重症家庭衝擊,還在進行中。

洪申翰表示,在三讀通過前,就已再三提醒條文通過會對重症家庭產生不利排擠,後續會跟衛福部一起邀請專科醫學會、社福團體、家庭照顧團體共同討論,研商新法通過後的審認標準及推動方式。

洪申翰強調,因應相關衝擊需要跨專業角色一起幫忙,「這不是一個簡單工作」,評估整體作業時程需要6個月以上,待配套措施完成後再配合新法發布實施,否則可能在供需失衡情況下造成市場大亂,影響重症家庭權益。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放寬被看護者80歲以上即可申請移工,民眾原本以為通過後持被看護者的身分證申請移工,未料向仲介諮詢才發現仍無法申請,在電話中與仲介業者吵起來,民眾致電勞動部詢問,才發現原來配套措施未上路仍無法受理,民團則批,勞動部是「行政怠惰」。

 國內民眾聘雇移工有95%是透過仲介申請,但詢問仲介才發現「和新聞寫的不一樣」,就算要自己申請,也會因照管中心的免評欄位未有「80歲以上」選項無法申請,讓民眾大嘆要為家中長者聘個移工怎麼如此難。

 中華民國就業服務商會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黃杲傑說,許多民眾在就服法三讀通過後就與仲介聯絡,沒想到民進黨政府卻因為政策是國民黨所提,持續透過種種方式卡住。黃杲傑指出,勞動部宣稱會因此產生數十萬名家庭看護移工的人力需求,數字更是灌水,申請移工需要負擔薪資外,還要提供床位等生活照顧管理責任,且許多長者也不習慣家中多一個人,「不會申請就是不會申請」,現在放寬只是讓原本難以接受評估的長者多一個方式申請。

 「拖延無非就是行政怠惰」,失能雇主協會理事長張姮燕直言,依中央行政機關法制作業應注意事項規定,子法及相關配套應於6個月內完成,例外才可以延長至1年,且拖延6個月後還是要上路,不如就盡早開放也才能透過數據評估衝擊。

 張姮燕提及,目前我國家庭看護工主要來自印尼,但印尼看護工來台意願依舊十分高,並無所謂勞動力不願意來台的問題,更擔心再拖延下去,會讓更多獨居長者、老老照顧家庭陷入更大危機。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長蘇裕國則說,就服法三讀後仍要修正相關法規及衛福部系統才能上路,若是單純持80歲以上身分證未經巴氏量表評估仍無法受理申請,但符合其他相關條件仍可申請聘雇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