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蟬聯國內十大死因榜首卅三年,早期預防篩檢成為重要課題。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昨天出席台灣癌症聯合學術年會時指出,台灣未來應倡議「P4醫學」,將病毒、家族史、環境暴露等因子數據化,預測風險高低及治療效果後,再予個人化治療。這也就是「精準醫療」,可降低不必要的健保支出,提升癌症病人存活率。病毒、家族史、環境等因子數據化 再進行客製化治療

癌症蟬聯國內十大死因榜首卅三年,早期預防篩檢成為重要課題。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昨天出席台灣癌症聯合學術年會時指出,台灣未來應倡議「P4醫學」,將病毒、家族史、環境暴露等因子數據化,預測風險高低及治療效果後,再予個人化治療。 圖/林澔一攝影
分享陳建仁表示,我國近年推動癌症篩檢和治療,癌症發生率雖增加,但醫療進步,存活率提升。他舉乳癌為例,發生率雖攀高,但五年存活率可達八成四,子宮頸癌死亡率下降最多,可說是子宮抹片篩檢的功勞。只是,世界衛生組織僅明訂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可透過早期診斷篩檢,面對肺癌則毫無有效篩檢方法。陳建仁表示,他曾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順利揪出微小肺腺癌,並於去年接受手術治療後痊癒。他認為,台灣應挑戰世界標準,目前國健署已委託台灣肺癌學會進行LDCT篩檢的可能性,並從中探討無吸菸史民眾罹患肺癌的危險因子,期望引領國際跟進。台灣肺癌學會前秘書長、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邱昭華指出,醫界已證實,LDCT篩檢能有效減少吸菸者的肺癌死亡率,只是做電腦斷層有風險,要推展讓不吸菸民眾受檢,醫界仍有疑慮。肺癌學會前年得到衛福部國健署經費贊助後,去年共收案約四千五百名LDCT受試者,都符合無吸菸史、有肺癌家族史、吸入油煙及二手菸頻率高或介於五十五至七十五歲等高危險群條件的民眾。初步成果發現,上述受試者被發現肺癌比率為千分之十二點七,和吸菸者相當,且九成五以上是第一期早期肺癌。研究案仍在進行,預計收案一萬二千人,目前成果正向,邱昭華說,相信能對全球的肺癌研究有所貢獻。
倡「健康預防」 陳建仁:精準醫療找到我的微小腫瘤
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昨出席台灣外科醫學會年會時指出,台灣的精準醫療水準高,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替他揪出早期肺腺癌,他也因此深刻感受到,健保應提供精準醫療更大的發揮舞台。
此外,健保在「撙節」前提下,每年應合理調整,才能在「預防保健」挹注更多費用,為國人健康把關。為期兩天的台灣外科醫學會年會,昨邀請陳建仁致詞。他一開口便稱讚台大,利用LDCT找到他右肺零點五公分微小結節,「如此微小的腫瘤都能找到,精準醫療很Amazing(驚人)」。他說,現在微創手術非常精準,且術後傷口小,當初切除病灶,隔天就上班,連同事也驚訝地問:「你不是去開刀嗎?」陳建仁表示,那次經驗讓他思考「健康預防」的重要,若醫療可提供早期診斷,就能減少病患面對晚期的癌症痛苦及龐大醫療花費。政府應重視協助醫療外科技術、儀器與設備,全面提升國人的健康預防觀念。不過,醫療精緻化並非所有病人都能理解,容易引起誤會、衍伸糾紛。陳建仁保證,未來將擬定相關辦法,包括增加更多精通醫療及法律專家,作為醫病溝通橋梁,提升醫病關係。陳建仁說,過去他擔任衛生署長(今衛福部)期間,曾想調漲健保費,但因涉政治敏感 ,外界都不看好,但「人口老化與醫療精緻化,只會讓開銷愈來愈高。」他不相信民眾不理性,特別召開「審議式民主」討論小組,邀請各行業代表與會,最後結論是在「撙節不浪費」的前提下,健保費每年可合理調整。陳建仁強調,審議討論小組成員都是消費者,最後做出「調整保費」結論,是因台灣健保有三項優點,包括窮人可得到照顧、不因病而窮、健康民眾願意繳納保費幫助病人,在在證明台灣人的良善。他認為,每年合理調整保費,才能在預防保健需求上挹注更多費用,或提升公立醫院水準。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健保費是根據每年醫療費用精算後再連動調整,有一定的公式,若足夠就不必每年調整,畢竟保費調漲仍要考量整體國民的付費能力。